当地时间7月28日,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开场。不是视频会议,也不是电话磋商,而是中美高层面对面谈,不难看出,两边都想谈,都有诚意。从目前情况看,这次谈判主题很明确:一是继续推进5月以来的“贸易休兵”,基于此前的共识和框架,在“期限”之前达成协议、或是协议草案;二是争取为年内的中美领导人会晤铺路。
谈判地点选在瑞典也有讲究,美国不想让外界觉得是在让步,中国也不会接受美国单方面施压的氛围,所以选个“中立国”谈,顺理成章。当然,这轮谈判之所以被看得这么重,也是因为内容已经不只是关税了。能源、半导体、对俄伊油气买卖、还有AI技术的出口限制,全都被摆上了桌面。据彭博社报道,美国为了不干扰谈判进程,已经悄悄“踩刹车”——冻结对中国的新一轮出口管制,尤其是关于AI芯片和关键技术出口的限制。
原因其实也很现实,美国这回真怕中国反制,此前5月中国宣布的对稀土出口限制是真的把美国吓住了。AI芯片你能卡我,我稀土也能卡你,真要“互掐”,最后谁也不好过。正如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的,中美合作是互利的,双方应当通过平等沟通减少误解,加强合作。
这一次美国也听懂了,于是,赖清德被直接“放了鸽子”。要知道,赖清德原本打算8月初去一趟中南美,说是窜访“友邦”——巴拉圭、危地马拉和伯利兹,但从路线来看,他打算去程“过境”纽约,回程“过境”达拉斯。这就不只是转机了,“过境”是有“政治含义”的,而且不是偷偷摸摸,是高调“过境”,摆明了想蹭美方资源,给“台独”造势。
结果事情还没成行,就翻了车。赖清德办公室7月28日突然宣布:“考虑台风灾后复原、美台关税谈判、区域情势等,赖清德近期暂无海外窜访安排。”这说法只能评价4个字——哄堂大笑。
你说是台风,谁信?你说是关税谈判问题,那关税谈判影响你访问什么?所以,看得懂的人一眼就知道,这叫“台面理由”,真正原因,是赖清德在美“过境”计划卡壳了。说白了,白宫和美国国务院对这个安排持保留意见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知道现在是关键时刻,不能让台湾议题干扰中美经贸谈判,尤其不能刺激中国大陆。
当然,还有个现实问题,那就是如今民进党面对的形势,堪称内外交困——这回“罢免案”第一轮搞砸了,党内群情激愤,民进党秘书长请辞,连金主曹兴诚都翻脸,这种时候还想窜访造势,恐怕也带不来正面效果。
所以,现在的赖清德并不是谁都愿意接待的政治人物,民进党对外无力讨好美国,对内还要应对第二轮罢免,局势一团乱麻。而这时候特朗普要考虑的是整体战略,而不是帮台湾地区某个政治人物站台。
于是为了达成目标,特朗普还直接叫停了对中国的高技术出口限制。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也确认了这点,说美国商务部的工业和安全局,已经几个月没推出新的制裁措施,接到的内部指令就是“先忍着”。理由很简单:现在要谈判,不要对抗。
这话说得好听,实际上原因还是来自于现实,除了担心被反制之外,美国人也越来越清晰的看到,他们的限制措施正逐渐对中国失去效果。以英伟达为例,美国原本想禁止向中国出口H20图形处理器,理由是“国安风险”。但这个禁令最近被悄悄放松了,因为美国发现,没有了外部芯片的输入,中国自己的产品反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,长此以往,未来很容易形成中国芯片对外输出的局面,那样对特朗普而言,显然更糟糕,正是这种你来我往的角力,最终逼着美方暂缓了出口限制。
回看这三件事,其实能串联出一个完整逻辑。中美谈判启动,这是大背景;赖清德“过境”被卡,是中美博弈的一个缩影;特朗普暂停制裁,是美方在释放善意信号。而这些迹象也说明一个趋势:美国现在不想硬碰硬了,想缓一缓,谈一谈。
对此,中方态度素来明确,中方愿意合作,但合作的基础是平等互利,尊重彼此核心利益。你不能一边谈合作,一边搞打压。要想稳定关系,不能靠嘴,要靠行动。说到底,中美之间合则两利、斗则两伤,这个道理特朗普如今也是正在慢慢学到,只不过接下来怎么走,得看双方在瑞典这场谈判里能谈出什么。风向刚变,局势还远没定。牌桌上谁输谁赢,还要看谁更能拿捏时机,守住底线。
倍顺网-倍顺网官网-南昌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注意事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